隐藏栏目

壶腹周围癌(乏特氏壶腹周围癌)

  • 挂号科室:肿瘤专科
  • 发病部位:胰腺,胆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40~70岁男性
  • 典型症状:皮肤瘙痒 高热 怕冷 囊肿 肝肿大
  壶腹周围癌(vater ampulla carcinoma,VPC)乏特氏壶腹周围癌,系指乏特氏壶腹、胆总管下端、胰管开口处、十二指肠乳头及其附近的十二指肠粘膜等处的癌肿。这些来源不同的肿瘤,由于其所在的特殊解剖部位,有着相同的临床表现,手术时也难以将其截然分开,故常作为一个类型,统称为壶腹周围癌。
典型症状:皮肤瘙痒 高热 怕冷 囊肿 肝肿大

壶腹周围癌症状诊断

    一)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男性居多,与胰头癌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主要表现为黄疸、上腹痛、发热、体重减轻、肝肿大、胆囊肿大等。胰腺癌70%发生在胰头,半数病人在有症状后3月才就诊,10%的在1年以上才就诊。

   1、黄疸

较早出现,与腹痛同时或先后出现,进行性加重,但少数病人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属阻塞性黄疸,皮肤黏膜黄染较明显,可呈暗绿色,多伴有皮肤瘙痒。黄疸多数为持续性,少数病人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黄疸进行性加重是晚期表现。注意不应误为胆石症或肝细胞性黄疸。可有尿色深、粪色浅及胆盐在皮下沉着刺激神经未稍而出现皮肤瘙痒。

2.腹痛

中上腹痛见于3/4的病例,而且常是首发症状。早期部分病人(约40%)可因胆总管扩张或因胰液排出受阻导致管腔内压升高,产生剑突下钝痛,腹痛可放射至背部,常于进食后、傍晚、夜间或脂餐后加重,但不如胰头癌严重。早期部分病人有剑突下钝痛,可向背部放射。进食后较明显,常未受重视,后期因癌肿浸润范围扩大,或伴有炎症而疼痛加重,并出现背脊痛。

3.间歇性寒颤、发热

常由于肿瘤破溃、胆汁淤积和胆道感染引起。特点是反复突发突止,短暂性高热伴畏寒、白细胞升高,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临床上易误诊为胆管炎、胆石症,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无效。

4.消化道症状

由于肠道缺乏胆汁、胰液,常引起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饱胀、消化不良、乏力、腹泻或脂肪痢、灰白大便和体重下降等。由于壶腹癌部分坏死后慢性出血,以致黑便,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并出现继发性贫血。癌肿腹膜转移或门静脉转移可出现腹水。

5.肝、胆囊增大

为胆管梗阻、胆汁淤滞所致,常可触及肿大的肝脏和胆囊,肝质地硬、光滑,胰头癌在晚期常可扪到不规则而固定的包块。少数病人由于长期黄疸而致胆汁性肝硬化、脾肿大等。

  二)诊断

患者如出现进行性、近乎无痛性黄疸、肝及胆囊肿大等可做出初步诊断。

1.临床表现。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壶腹周围癌疾病病因

一、病因

VPC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饮食、饮酒、环境、胆道结石或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也可能系该处良性肿瘤恶变所致。

二、发病机制

VPC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为1~2cm,很少大于3.5cm。癌肿起源于壶腹,本身多柔软,呈息肉样,表面可糜烂、充血,易缺血坏死,因此常引起间歇性梗阻,很少达到完全性梗阻。起源于乳头单层柱状上皮的癌肿呈小的乳头状,易缺血、坏死、脱落和出血;来自胰管和胆总管末端黏膜者多呈结节状或肿块型,浸润性大,较坚硬,可形成溃疡;来自十二指肠降部内侧黏膜时,癌肿多呈溃疡型;来自胰头腺泡时常呈浸润性生长、坚硬呈肿块型,常压迫邻近组织。VPC扩散方式主要是沿胆管及胰管或十二指肠黏膜扩散,由于肿瘤的恶性程度低,转移少,因此病程较长。

肿瘤大体标本呈息肉型或结节型、肿块型或溃疡型。大多为分化好的腺癌,分化不好的腺癌约占15%,如出现症状则已有3/4肿瘤侵及主胰管。组织学分类除腺癌外,余为乳头状癌、黏液癌、未分化癌、网织细胞肉瘤、平滑肌肉瘤、类癌。由于癌肿的特殊位置,很容易阻塞胆总管和主胰管,致胆汁及胰液的引流不畅,以至阻塞,引起梗阻性黄疸及消化不良,亦可直接浸润肠壁形成肿块或溃疡,加之消化液、食物的机械性损伤,可引起十二指肠梗阻与上消化道出血。其转移方式有:

1.直接蔓延至胰头、门静脉及肠系膜血管。

2.区域淋巴结转移,如十二指肠后、肝十二指肠韧带、胰头上下等处的淋巴结转移。

3.肝转移。晚期可有更广泛的转移。

壶腹周围癌预防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壶腹周围癌鉴别

  由于本病有上腹闷胀不适,黄疸,有时并发胆道感染,血清淀粉酶升高,可误诊为胆管结石,但根据反复发作史,夏科氏三联征,波动性黄疸,影像学检查可加以区别,少数可误诊为传染性肝炎,可根据壶腹癌时AKP升高,转氨酶与血清胆红素发展不平行作出鉴别,也有误诊为胆管癌,肝癌的,可根据影像学胆管癌之胆管呈偏心性狭窄,肝癌时的特征性声像图及AFP升高与本病进行区别,有时易与胰头癌相混淆,但胰腺癌腹痛重于本病,B超,CT,等检查可见胰腺内肿块,临床上可进行B超,PTC,ERCP,CT,MRI等检查,结合症状,体征便可诊断本病,并与易误诊的有关疾病相鉴别。

以往曾习惯将胰头癌包括在壶腹周围癌内,然而两者在病程,手术切除率,预后等均有明显不同,后者发展缓慢,黄疸出现早,手术切除率60%左右,5年治愈率达40%~45%;而胰头癌发展快,迅速出现胰腺和周围淋巴结转移,黄疸出现晚,手术切除率20%左右,5年治愈仅10%,壶腹周围4种癌的鉴别主要依靠B超,ERCP,PCT及CT或MRI检查,其症状等一般鉴别点。

腹部肿瘤科饮食

    1、壶腹周围癌食疗方

1)栀子仁枸杞粥

原料:栀子仁5~10克,鲜藕6克(或藕节10-15节),白茅根30克,枸杞40克,粳米130克。

制作方法:将栀子仁、藕节、白茅根、枸杞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加水煮煎药汁。粳米下锅,下入药汁、清水,烧沸,小火煮烂成稀粥,可加蜂蜜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除烦止渴。

适应症:用于壶腹癌,胁肋部胀满腹痛,腹部有块,食欲差、面色少华、倦怠无力,低热、衄血、出血者。

2)荠菜豆腐羹

原料:佛甲草120克,荠莱180克,豆腐200克,净芦笋28克,黄豆芽汤750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佛甲草切段,装入纱布袋,加水适量,煎煮药汁,留用。炒锅烧热,加入黄豆芽汁、药汁、豆腐丁、芦笋片和盐,烧沸,放入荠菜,烧沸,加入味精、熟花生油,出锅即可。

功效:清热和脾,消肿解毒。

适应症:用于壶腹癌、腹痛、食欲不振、腹部有肿物者。

3)猪胰海带汤

原料:猪胰1条(约100克),淡菜30克,海带20克,肿节风15克,姜汁3克,调料适量。

制作方法:肿节风切段,装入纱布袋,加水煎煮药汁。猪胰洗净,沸水内氽一下。淡菜去毛,海带温水泡发后洗净。锅热放花生油,猪胰片煸炒,下姜汁,加入鸡清汤、药汁、淡菜、海带、料酒、盐、酱油,烧沸,小火烧熟透,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虚益脾,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适应症:用于壶腹癌,食欲不振、腹痛、发热、消瘦、腹内肿块者。

4)龟板黑枣丸

龟板数块,黑枣肉适量。将龟板炙黄研成末,黑枣肉捣碎,两者混合后制成丸即成。每日1次,每次10克,用白开水送下,具有滋阴益胃。

5)葫芦散

葫芦把120克,精盐适量。将葫芦把置于盐水中浸泡后,炒干研末即成。每日1次,每次10克,可用温开水服下。具有止痛,散结作用。

6)瓜蒂散

陈南瓜蒂适量。取成熟南瓜阴干后取蒂,用炭火煅红,立即用磁碗盖上防止成炭,15分钟后将其研成细末即成。每日2个南瓜蒂,清晨用温开水服下,具有补脾解毒,活血散淤。

2、壶腹周围癌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和蛋白质的量要适宜,要食用宜消化的蛋白质,如瘦肉、鸡蛋和鱼、要采用合理的烹调方法,以煮、炖、熬、蒸、溜、氽等方法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

黄疸,胆汁性肝硬化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