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重庆市人民医院共成长之八邓霞:护理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
重庆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耄耋老人。邓霞在这些老人口中,是亲切、贴心的“霞妹”。在这个岗位上,邓霞一干就是20年,她用青春和汗水见证着医院的发展历程,有着太多的难忘和感动,也收获着骄傲和自豪。用她的话说,护理就是科学、艺术与爱心的结合。
与护理事业的缘分在冥冥之中就被注定
“邓护士长,祝您端午安康……”在日前的端午节,邓霞接到了90多岁的杨老先生的电话。
“谢谢,杨爷爷,也祝您身体健康!”送来祝福的杨爷爷是常来科室住院的一位老病人。在老年病科,很多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他们会因病情而反复住院,因相处时间长了,他们和邓霞的关系就如同亲人、老友一般。
每每接到出院后患者的问候,邓霞感到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无比值得。记得在初入护校那一年的5月12日,全校都在学习与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但这天也是邓霞的生日,她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生日竟然和国际护士节是同一天。
“这或许就是一种冥冥之中注定了的缘分。”邓霞感叹地说,从此她更坚定了自己要从事护理事业的信念。
带着梦想,带着希望,1998年7月,从护校毕业的邓霞走进了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现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一直在老年病科工作,从一名护士慢慢成长为护士长。邓霞坦言,随着与病人接触时间的增加,看见病人因为我们的努力而减轻病痛,恢复健康,每每感受到病人对我们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就越来越强烈。
用青春和汗水见证医院的发展
20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仿佛就在昨天。2016年3月,原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原重庆市中山医院合并组建为重庆市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的成立给了像邓霞这样的青年护理人员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年8月,邓霞被派往新加坡参加护理教学法研修班的培训。此次学习交流,让她对新加坡的管理理念、服务流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了解,获益良多。回国后,邓霞积极将所学内容进行分享,进行科内、院内学习汇报,同时进行多项工作改进。
护士“无货架寿命”理念的接收,让她下定决心进一步构建学习型团队,提升护理学习氛围。并以身作则,积极进行循证查询解决临床中的护理难题。近年来,结合临床总结撰写论文10余篇,完成市卫生局面上项目科研一项。
鼓励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创新思维,对患者的“不舒适”特别关注。比如发现肢体瘫痪的病人,手掌手指总是紧紧握着蜷缩着,指缝间的皮肤因为汗液的浸渍发白糜烂,大家开动脑筋,用纱布块卷成和小指一样粗细的圆柱体夹在手指缝内,方便病人手指的汗液蒸发,很快糜烂的指间皮肤就愈合了。同时,利用像止血带、矿泉水瓶这样的常见材料,为脑卒中、COPD患者制作康复器具,帮助病人进行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尽早促进病人恢复。
针对各层级护士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将情景模拟、案例引入、PBL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在培训中,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质量、安全始终是护理管理的核心,结合老年专科特点进行科学管理,开展老年病科专科护理敏感指标监测,适时开展品管圈活动,进一步保障患者护理质量与安全。
就是秉承着一步一个脚印,一切为了病人的信念,邓霞收获了不少可喜的学术成果,并得到更多业内同行的肯定和认可。
2017年邓霞被聘为《现代医药卫生》审稿专家,参加第五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健康照护项目竞赛,获个人三等奖。现担任中华护理学会第27届康复护理专委会专家库成员,重庆市护理学会第5届神经精神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护理学会第2届全科护理专委会秘书,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神经护理专业委员会第1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有温度的护理更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邓霞相信,有温度的护理更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从患者入院那刻起,热忱地接待每一位患者,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延续、专业的优质服务。床头悬挂各种标志和温馨服务卡,传递关爱;每逢重要节日和患者生日,都会为患者送上生日蛋糕、鲜花、贺卡和节日问候;患者出院后定期回访;形成了“始于患者需求,终于患者满意,超越患者期望”的品牌护理文化。进一步深化着老年病科安心、放心、舒心、贴心“四心”的优质服务内涵。2017年,邓霞被评为重庆首届“十佳温情护士”。
“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前行一步,都离不开医院对我的培养和前辈们对我的指导。”邓霞感激地说,“回想初入医院的青涩和胆怯,到如今的充实和自信,心里由衷的感谢医院,感谢一直引领着她前行的老前辈。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定能更创辉煌,成就我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