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由原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原重庆市中山医院合并而成的重庆市人民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填补了重庆市没有省立人民医院的空白。现该院拥有2家三级医院,三大院区,三大诊疗中心,4家医疗科研院所,13个国家级、市级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
万事开头难,要实现打造国家级区域医学中心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资源整合所带来硬实力的提升,而要使优势更突出、人才更集聚、设施更先进、管理更科学、群众更方便。成立1年来,医院全面健康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职工荣誉感、凝聚力和归属感不断增强;患者满意度、社会知名度、综合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明显提升。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重庆市人民医院正为大众的健康撸起袖子大干实干。
合二为一:
强强联合 提升硬实力
成立重庆市人民医院,是重庆市委、市政府通盘考虑、反复酝酿、慎重研究的重大决定,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和《重庆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5―2020年)》的重要举措。选择内科有优势的原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和外科实力强大的原重庆市中山医院合并组建重庆市人民医院,旨在优化整合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完善重庆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重庆人民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合并后,重庆市人民医院所设重庆市老年病防治研究所、重庆市心肺血管疾病医疗研究中心、重庆市骨伤骨病医疗中心、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4所临床医学研究机构协同作用凸显。重庆市人民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变态反应科,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外科、骨科、老年病科、耳鼻咽喉科、医学检验科,市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骨科、呼吸内科、老年病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等13个市级临床重点学科和专科,重庆市唯一的结核基因诊断中心实验室,市级医学重点实验室肾脏病透析治疗研究室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研究室,市级特色医学专科康复医学科。
2016年3月,重庆市科委首批授牌的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庆市心血管外科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重庆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重庆市人民医院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医院按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设有三大诊疗中心,即心脏中心、骨科中心、呼吸中心。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展医生围着病人转的新型服务模式。中心由内科专家、外科专家、辅助科室专家围绕疾病协同诊疗,对疾病做出综合判断,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医院正运用成熟经验开始组建神经中心。
筑巢引凤:
人才兴院 助推区域临床中心建设
成立后,重庆市人民医院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对外交流,全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
2016年11月,医院顺利引进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军人物韩德民院士,聘请其担任重庆市眼耳鼻喉科医院名誉院长、重庆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首席科学家。
作为重庆市政府及卫生计生委引才计划的一部分,韩德民院士及其团队将发挥其技术和资源优势,在重庆全方位开展高水平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提升重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整体医疗水平。
业内专家认为,重庆人民医院在短短1年内,用“钉钉子”精神积小胜为大胜,实现了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甚至成功引进院士。合并后的医院学科高度融合,门类相得益彰,形成了良好的学科建设环境,养成了学科“孵化”的“肥沃土壤”,产生了“凤非梧而不栖”的社会效应。
精细管理:
取经先进理念 提升管理水平
一家医院,假设每天要承接10台手术,作为一名员工,主刀医生更愿意排在前面先开展手术还是加班?答案无疑是前者,然而这对医院的运营管理来说则是矛盾。“10台手术,开5个手术室,2轮做得完;只开2个,需要5轮才做得完。让医生来选,他们肯定愿意10个手术室全开,因为效率更高。”重庆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但这就意味着医院要配更多的设备、更多的人员,使用更多的能源与耗材,如何平衡?这样的‘矛盾’存在于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科学的成本控制和资源分配方案变得很有必要。”
一家优秀的现代化医院不仅要做到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也促使医院需要不断改善其运营管理的水平。医院正在向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取经,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便民惠民:
重构重庆医疗资源格局
践行社会责任
对于患者来说,合并后的新医院最大的方便在于,可以在3个院区“一单通行”。重庆市人民医院成立后,患者无论在哪个院区就诊,如遇到该院区没有的检查项,患者可以持责任医生开具的检查单到其他院区完成检查,无须再次排队挂号、找寻医生。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加强院区之间的无缝对接,院方还安排了定时定点的穿梭车,患者预约后可免费乘坐。这只是重庆市人民医院成立以来,持续开展惠民行动、践行社会责任的缩影。
医院认为,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累等矛盾,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抓手。
2016年3月成立当天,重庆市人民医院旋即宣布,依托心脏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优势学科,拿出500万元作为惠民基金,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成人风湿性心脏病、白内障手术、少儿眼科、嗓音功能、过敏反应的患者提供免费或优惠救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为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院一直延续以往两所医院的惠民主题。除了已经开设的小儿先心救助“护苗工程”等惠民措施继续推进外,医院还将在心血管病防治、癌症早诊早治等国家重点领域,实施重大疾病救治等多个惠民措施。
医院2010年开始与重庆市慈善总会等机构合作,已帮扶患者2000余人,仅2016年就慈善救助先心病患儿47人、贫困风心患者49人、白内障患者120余人,全年收治市救助站患者175人,救助“明天计划”手术患者13人。
精准扶贫是国家战略。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的工作方案》和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重庆市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2016-2020年)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升贫困县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成立1年来,重庆市人民医院对贫困县县级医院持续开展了“一对一”帮扶行动。
医院还与重庆36家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结成“医联体”。签约后,可实现技术共享、专家下沉。每周都有专家到相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老百姓不出家门就可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2016年,社区医联体医院坐诊460余次、查房100余次、送医下乡20余次,足迹涵盖丰都、黔江、忠县、石柱、巫山、云阳、垫江、綦江、南川、涪陵、四川广安等地,并与当地医院签订医联体协议,开展技术指导及精准扶贫活动。
战略蓝图:
建设国家级区域医学中心
2016年12月30日,重庆市人民医院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会议通过了医院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医院力争通过六条路径,即海外培训百人计划、设立创新基金孵化临床科研创新项目、高端专科医师培训、临床医学研究引进项目管理人PI制、医院运营精细化管理、全新医院信息化及智能医院建设,实现“十三五”期间发展的以下三个战略目标:
新医院建成,即完成重庆市人民医院两江新区新院一期建设,建设西南乃至全国一流的省级人民医院;确保建设工程能够在10年以后仍处于优势地位;达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三级及以上水平,国际认证达HIMSS6及以上水平。
学科发展“220”目标,即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重庆市重点学科/专科20个;心血管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老年病科、骨科、过敏反应科、检验科等学科优势凸显,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力争通过国际质量和安全标准JCI。
重庆市临床医学科学研究院建成,即增挂重庆市临床医学科学研究院牌子,促进资源高效整合,构建“政、产、学、研、医”五位一体的临床医学研究与创新发展体系。
重庆市人民医院将坚持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医院将用5年时间,将自身打造成为专业学科优势凸显,人才队伍结构合理,技术设备全市一流,综合管理精干高效,人文环境和谐向上,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级区域医学中心。医院将认真履行人民医院为人民的使命和责任,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汪奕 高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