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栏目

膀胱腺癌(膀胱胶样癌,膀胱黏液腺癌,膀胱印戒细胞癌)

  • 挂号科室:泌尿科
  • 发病部位:膀胱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
  • 典型症状:尿急 尿痛 移行病变 尿频 黏液尿
  膀胱腺癌是指在整个肿瘤内有腺体样结构。膀胱腺癌又称膀胱胶样癌、膀胱黏液腺癌或膀胱印戒细胞癌。包括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腺癌和转移性腺癌,其中主要为原发性膀胱腺癌,占膀胱癌的0.9%~2%。
典型症状:尿急 尿痛 移行病变 尿频 黏液尿

膀胱腺癌症状诊断

一、症状:

1.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为肉眼血尿。其次是尿路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不适等;部分患者有黏液尿,黏液量不等,黏液稠厚者也可阻塞尿道而发生尿潴留,这是膀胱腺癌的特点之一。

2.起源于膀胱顶部脐尿管的腺癌,位置隐匿,多无症状,但部分患者可于下腹部触及肿块。晚期可出现浸润及转移症状。

根据膀胱腺癌的临床表现及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早期膀胱腺癌的诊断并不容易,要注意病史的特点与有关的辅助检查相结合综合判断,争取早期诊断。

二、诊断:

   1.原发性膀胱腺癌的诊断标准:

①肿瘤多发生在膀胱的侧壁和底部;

②常伴有腺性或囊性膀胱炎;

③癌与正常膀胱上皮间有移行病变;

④无其他原发癌。


2.脐尿管腺癌的诊断标准:

①肿瘤位于膀胱顶部或前壁;

②无囊性或腺性膀胱炎;

③肿瘤始于脐尿管的膀胱壁内段,浸润肌层或更深,而膀胱黏膜常完整或有溃疡;

④肿瘤与周围或表面分界清楚,但有分支伸向膀胱间隙;

⑤有脐尿管残余发现;

⑥扪及耻骨上包块;

⑦全身无其他原发癌。

膀胱腺癌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化学致癌物诱发膀胱癌已得到证实,但也有许多膀胱癌患者无化学致癌物接触史,目前较普遍的观点是:病毒或某些化学致癌物作用于人体的原癌基因,使其激活成为癌基因。与以下因素有

①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物质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增高。1954年前有学者统计。在接触苯胺的工人中,膀胱癌的发病率较普通人群高30倍。联苯胺(benzidine)、4,4-二氨基双联苯(4,4-diaminobiphenyl)、4-氧基双联苯(4-aminobiphenyl)、-萘胺-naphthylamine)等均被认为是较肯定的外来化学性致癌物质。这些物质进入体内。经肝脏代谢后,由肾脏排泄入膀胱,再由beta-葡萄糖醛酸苷酶(beta-glucuronidase)分解成α氨基萘酸,使其具有致癌作用,导致职业性膀胱癌。这类物质致癌的潜伏期较长,达20年左右。

②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近年研究显示,吸烟者在尿中致癌物质色氨酸的代谢增加50%,当吸烟停止,色氨酸水平恢复到正常。Rose和Walleace(1973)研究,在吸烟和不吸烟2组膀胱癌患者尿的化学成分中有较高的色氨酸水平,其中吸烟者呈高水平。而不吸烟者是低水平。他们还发现维生素C可以减少吸烟和不吸烟者色氨酸的活性。

③体内色氨酸代谢异常。色氧酸的异常代谢可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3-羟基-2-氧基苯乙酮(3-hydroxy-2-aminoacetophenone)、3-羟基-邻氧基苯甲酸(3-hydroxy-anthrenilic acid),能直接影响到细胞的DNA和RNA合成,这些代谢产物经过肝脏代谢后排泄入膀胱,经beta-葡萄糖醛酸苷酶作用后,具有致癌作用。往往这些致癌物质在膀胱肿瘤患者的尿液中浓度明显增加。

④膀胱黏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如长期慢性感染、膀胱结石的长期刺激以及尿路梗阻,可能是诱发肿瘤的因素。而腺性膀胱炎、黏膜白斑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⑤药物。近年来,服用药物引起膀胱癌亦引起重视,如大量服用非那西汀(phenacetine)类药物,已证实可致膀胱癌。

⑥寄生虫病。在严重埃及血吸虫患者中,膀胱癌的发生率相当高。

⑦人乳头瘤病毒DNA,可能与某些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DNA片段结合,干扰这些基因信息的传递、转录、复制,在多个环节上调控细胞周期而发挥其致癌作用。

⑧膀胱癌的发病还与种族和环境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1.腺癌占原发性膀胱癌2%以下,分3类: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癌和转移性腺癌。腺癌也可发生在肠管代尿道通道,扩大膀胱等。原发性膀胱腺癌好发于膀胱底部(三角区、颈部、侧壁),膀胱顶部。腺癌在膀胱外翻中发病率最高,肠道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如印戒细胞癌,胶样癌,在膀胱中均可发生。腺癌可能是乳头状或实体的。多数腺癌分化较差且有浸润,脐尿管癌极为罕见,多为腺癌起于膀胱外壁,且向膀胱浸润,脐尿管癌可扩散膀胱周围间隙。脐部可出现血性或黏液分泌物或黏液囊肿,若累及膀胱腔,尿中则可出现黏液。转移性腺癌主要来源于直肠、胃、乳房、前列腺和卵巢。

膀胱腺癌预防

  1.膀胱癌的预防有5个方面:

①针对病因采取预防措施,如已经肯定在外来致癌因素中,染料、橡胶、皮革等工种能引起膀胱癌的发生,吸烟和服用某些药物,膀胱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这就要求改善染料、橡胶、皮革等工业的生产条件,提倡禁止吸烟,避免大量、长期服用可致膀胱癌的药物。

②高度重视血尿患者的密切随访,尤其是对40岁以上的男性不明原因的肉眼血尿,原则上要采取严格正规的诊断检查,进行膀胱肿瘤的筛选,包括膀胱镜检查。

③开展群众性普查工作,尤其对高发人群的普查。

④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包括提高无创伤性检查、早期确诊膀胱肿瘤的准确率和研制防止膀胱肿瘤复发的药物。

⑤开展肿瘤的宣教工作,普及有关的医学知识,提高群众对泌尿系肿瘤的认识,使他们认真参加定期体检,树立早期就诊意识,以利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

膀胱腺癌鉴别诊断

  血尿为膀胱肿瘤的主要症状,膀胱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是血尿的鉴别诊断。

1.非特异性膀胱炎:多数为已婚女性,血尿突然发生,可伴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往往在膀胱刺激症状以后或同时出现。非特异性膀胱炎偶可见到无痛全血尿。尿中可有细菌。

2.肾结核:血尿在长期尿频以后出现,终末加重,也称终末血尿。一般尿量少,可伴低热、盗汗、消瘦、虚弱、红细胞沉降率增大。尿中有结核杆菌。膀胱结核性肉芽肿有时可误认为是膀胱肿瘤,经活组织检查可以鉴别。

3.尿石症:一般血尿比较轻,劳动后加重,又称劳动后血尿。除膀胱结石外,一般没有膀胱刺激症状。尿石症血尿出现可能伴有疼痛,如上尿路结石有恶心、呕吐。

4.腺性膀胱炎:临床表现和膀胱肿瘤十分相似,一般需经膀胱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鉴别。尿细胞学和瘤标也有助于鉴别。

5.放射性膀胱炎:盆腔脏器如子宫、卵巢、直肠、前列腺、精囊等肿瘤放疗后可引起放射性膀胱炎,一般在放射治疗同时或2年以内出现,可以有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偶亦可见到治疗后10~30年出现无痛血尿,膀胱镜检查可见黏膜放射性毛细血管扩张,有时出现溃疡和肉芽肿。

6.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时常引起排尿梗阻,黏膜充血,如合并膀胱结石和感染,其血尿症状酷似膀胱癌,且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尿潴留和结石都是膀胱癌的诱因。细胞学检查、尿瘤标都有助于鉴别,膀胱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多数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血尿为一过性,间歇期尿内无红细胞,间歇可以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

7.前列腺癌:系老年病。侵入膀胱可发生血尿和排尿困难,一般经直肠指诊可以发现前列腺结节样改变,血清PSA(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上升,MRI、超声、CT可以发现前列腺内病变。

8.子宫颈癌:容易侵犯膀胱,引起血尿、无痛全程血尿,但在血尿前先有阴道出血。膀胱镜检查与浸润性癌十分相似,经活组织检查和妇科阴道检查可以鉴别。

9.其他疾病:肾炎血尿常伴蛋白,且有红细胞形态改变。出血性疾病、保泰松、磺胺类药物也可引起血尿,结合病史可以鉴别。

膀胱癌的鉴别诊断可以先应用无创的尿细胞学检查、BTA、NMP-22、BLCA-4、端粒酶等各种检查帮助鉴别。

膀胱腺癌饮食保健

1.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急性失血性贫血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