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病
- 挂号科室:骨科
- 发病部位:关节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髋关节痛 关节肿痛 颌骨关节痛 踝关节疼痛 肩关节痛
骨关节病症状诊断
一、症状体征:
几乎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随病程缓慢进展。主要表现关节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稍活动后疼痛减轻,然而负重和关节活动过多时,疼痛又会加重,这是骨关节病的特点。有时疼痛可呈放射性,如髋关节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膝关节附近。早期可见关节僵硬,如膝关节长时间处于某一体位时,自觉活动不利,起动困难,后逐渐出现关节不稳,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少及步行能力下降,尤以上下台阶,下蹲,跑,跳等能力下降更加明显。有些骨关节病晚期病人还可能出现一些下肢畸形,以膝内翻最常见,即俗称的“罗圈腿”。
二、检查:
可行骨密度检查。
骨关节病疾病病因
发生于老年的特发性、慢性进行性疾病。病理特点为局灶性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软骨下骨质变密(硬化),边缘性骨软骨骨赘形成和关节畸形。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关节疼痛,渗出性滑膜炎、关节僵硬和进行性运动受限。 X线检查,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致密增厚,软骨下囊肿和边缘性骨赘。退变过程先从关节软骨开始,由表层关节软骨改变进行性延及关节软骨全层。随生物化学的改变,出现对压力和张力承受能力降低,大量纤维组织形成,深部劈开碎裂,最后软骨完全侵蚀,软骨下骨外露。与软骨表面早期改变的同时,软骨下骨血管增多,血管深达钙化层,穿透病灶。由于关节软骨被侵蚀,软骨下板层骨及其相邻骨小梁增厚和变粗。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认为主要与年龄增长和肥胖有关。另外可能与关节过量活动(如关节经常剧烈活动)、关节外伤、遗传、骨内高压、骨质疏松、代谢及内分泌异常有关。年龄增长及肥胖引起关节退变,这种退变就像老年人皮肤变皱一样,是一种自然衰老的表现。退变首先发生在软骨,使软骨成分发生改变,从而使软骨弹性降低甚至消失,承重软骨面从正常的光滑状态变为破棉絮状,软骨下骨露出,由于不断摩擦,骨面变得很光滑,呈象牙样骨,而非承重软骨面出现修复,新骨形成,在关节缘形成骨刺。另外疾病的整个过程还涉及韧带、关节囊、滑膜及关节周围肌肉,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
本病可发于全身各关节,但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及手指关节等部位。尤以膝、髋关节病变为多。
骨关节病预防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朋友负重大关节,故对于中老年人应做好:
1.控制体重或减肥。
肥胖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故中老年朋友应控制体重,防止肥胖。一旦超过标准体重,那么毫无疑问,减肥最重要。体重下降后能够防止或减轻关节的损害,并能减轻患病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有助于本病的治疗。
2.避免长时间站立及长距离行走。
因为他们会增加关节承受力及加速关节退变。
3. 及时和妥善治疗关节外伤、感染、代谢异常、骨质疏松等原发病。
4. 补钙。
应以食补为基础,要注意营养的平衡,多食奶制品(如鲜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浆、豆粉、豆腐、腐竹等)、蔬菜(如金针菜、胡萝卜、小白菜、小油菜)及紫菜、海带、鱼、虾等海鲜类。同时应多见阳光及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必要时,适量补充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巨能钙是临床常用物美价廉的补钙品。但应注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补钙。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钙之缘片加入了维生素D,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
5.坚持适量体育锻炼,防止骨质疏松。
有规律的运动能够通过加强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支持作用而有助于保护关节,预防骨关节病的发生。
6. 注意关节保暖。
这一点对于预防骨关节病也很重要。关节受凉常诱发本病的发生。
骨关节病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退变性关节病需与由于缺血性坏死造成的骨骼破坏进行鉴别,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为例说明两种疾病的鉴别要点: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由于部分或完全性缺血造成的骨和骨髓细胞成分坏死,可见于外伤后、激素治疗后、血液病、某些代谢性疾病及非特异性关节炎等,病因较多,病理分为四期:
(1)Ⅰ期为血供障碍和部分骨髓成分坏死;
(2)Ⅱ期为梗死区反应性充血及炎症和部分骨质吸收;
(3)Ⅲ期为修复期可见新生血管及新生骨形成;
(4)Ⅳ期为关节间隙狭窄及退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