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煤气中毒,碳氧血红蛋白血,碳氧血红蛋白血症)
- 挂号科室:急诊科
- 发病部位:全身,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头晕 头痛 昏睡 四肢无力 恶心
一、症状:
轻度: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症状。
中度: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多汗、烦躁、逐渐昏迷。
重度:神志不清、痴呆、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凉、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体温有可能升高,肢体僵硬或瘫软、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各种反射消失,或成病理性反射。
二、诊断:
根据病史及症状可以确诊,一氧化碳检查法:
①血液呈樱桃红色;
②取血一滴加至一杯水中呈微红色(正常人为黄色);
③取血数滴加水10ml,加10%氢氧化钠数滴,呈粉红色(正常人的血呈绿色)。
开始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无力和全身不适,症状逐渐加重则有恶心,呕吐,胸部紧迫感,继之昏睡,昏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以至死亡,症状轻重与碳氧血红蛋白多少有关,血中含10%~20%碳氧血红蛋白时发生头胀,头痛,恶心;达到30%~50%时则出现无力,呕吐,晕眩,精神错乱,震颤,甚至虚脱;至50%~60%则出现昏迷和惊厥;至70%~80%则呼吸中枢麻痹,心跳停止,由于碳氧血红蛋白呈红色,所以患者无青紫,皮肤及唇色呈樱桃红色。
一、病因(70%):
一氧化碳是含碳酸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中毒。一氧化碳经呼吸道吸入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而且碳氧血红蛋白的存在还抑制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阻抑氧的释放和传递,造成机体急性缺氧血症。
1.工业上,炼钢,炼铁,炼焦;化学工业合成氨,甲醛等都要接触一氧化碳。
2.生活过程中,在通气不良的室内烧煤取暖,或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都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一、预防:
1.应广泛宣传室内用煤火时应有安全设置(如烟囱、小通气窗、风斗等),说明煤气中毒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急救常识,尤其强调煤气对小婴儿的危害和严重性。煤炉烟囱安装要合理,没有烟囱的煤炉,夜间要放在室外。
2.不使用淘汰热水器,如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这两种热水器都是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的。不使用超期服役热水器。安装热水器最好请专业人士安装,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燃具。冬天冲凉时浴室门窗不要紧闭,冲凉时间不要过长。
3.开车时,不要让发动机长时间空转。车在停驶时,不要过久地开放空调机。即使是在行驶中,也应经常打开车窗,让车内外空气产生对流。感觉不适即停车休息。驾驶或乘坐空调车如感到头晕、发沉、四肢无力时,应及时开窗呼吸新鲜空气。
4.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地方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氧化碳报警器是专门用来检测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装置,能在一氧化碳浓度超标的时候及时地报警,有的还可以强行打开窗户或排气扇,使人们远离一氧化碳的侵害。
一、鉴别:
须与脑血管意外,脑炎,糖尿病,尿毒症等疾病作鉴别。
1.脑炎(森林脑炎),森林脑炎又称苏联春夏脑炎或称远东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经硬蜱媒介所致自然疫源性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然高热、意识障碍,头痛、颈强、上肢与颈部及肩胛肌瘫痪,后遗症多见。
2.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
3.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
一、饮食保健:
1、供给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和含有适量优质蛋白质的膳食。大米白糖粥是本病初期的较理想膳食,既易消化,又可抑制恶心呕吐,较面食为好。
2、适量补充维生素A、B、C等,并可进食富含上述维生素的食物。
3、昏迷患者易服用流食,如稀饭等。
二、食疗方:
1.取香醉100克,兑白开水100克,令患者徐徐饮用。适用于早期症状较轻的中毒患者。
2.取芥菜、白菜等泡成的酸菜,从中取出菜汁十碗,一次服下,有效。
3.将鲜白萝卜捣碎取汁,约100克,一次灌下,1小时后即愈。适用于煤气中毒早昏迷状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