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
- 挂号科室:妇科
- 发病部位:全身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中老年女性
- 典型症状:焦虑 迫害妄想 多疑 神志恍惚 健忘
一、更年期综合征症状
绝经早期主要表现为血管舒缩综合征;晚期(>5年)相继出现各器官系统衰老性疾病。
一)雌激素缺乏相关的症状
(一)血管舒缩综合征:
绝经后1~5年间发生率75~85%。<25岁行双卵巢切除后,1~6周的发生率76%。
血管舒缩综合征,系指因雌素匮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以阵发性发作的轰热、潮红、自汗和心悸为特征的症候群。潮红先始于面、颈、前胸部,后波及下腹、躯干和四肢,皮肤血管扩张,片状红润充血,温度升高,伴头痛、头晕、心悸、烦躁、口干。为散热,患者多脱衣、袒臂、开窗、打扇或走向户外以驱热。潮红持续3~4分钟后继以出汗,血管收缩,体温恢复正常而结束。发作周期为54?10分钟。夜间发作时,多突从梦中惊醒,且已大汗淋漓,湿濡衣被,伴失眠和焦虑。次日神志恍惚、健忘,伴恶心、呕吐、眩晕等不适。
潮红发生机理:①下丘脑视前区GnRH神经元与相毗邻体温调节神经元(Thermoregulatory neurons)有直接地突触和神经连结,故GnRH神经元功能变化将波及后者;②绝经后雌素缺乏,反馈性地引起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增强,从而激发GnRH的释放活性经神经连结引起散热机能(heateoss mechanism)的活跃。潮红发作与GnRH波动性和去甲肾上腺素活性波动有关;③中枢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内多巴胺和β-内啡肽能活性降低。
(二)各器官系统衰老性疾病
外阴干枯、阴毛脱落、白色病损、外阴瘙痒、继发感染、性功能减退、膀胱、直肠膨出、子宫脱垂等。部分妇女出现多毛、脂溢、痤疮等男性化症象。
乳房坚挺性减弱,组织软塌。
干枯、多皱、毛发脱落、色素沉着和老年斑、易发皮肤病。口干、咽峡炎和声音嘶哑。
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栓塞性疾病发生率随绝经后年龄增长而增高。≤55岁妇女冠心病发生率低于同龄男性5~8倍。
二)精神、神经系统
更年期妇女易患精神抑郁症、健忘、强迫观念、偏执、情感倒错、情绪不稳、迫害妄想、焦虑、多疑、感觉异常、自觉无能和厌世感。部分呈躁狂、思维错乱和精神分裂症。
三)肿瘤易发倾向
与免疫监视功能减退和衰老有关。据统计妇科肿瘤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如≥40岁为219.93~245.39/10万,≥50岁433.82~450.45/10万,≥60岁770.84~782.14/10万,≥70岁1120.71~1129.90/10万,≥80岁1495.09~1657.08/10万(纽约州1960)。宫颈癌、宫体癌、卵巢癌发病高峰均处40~60岁。宫颈浸润癌介41.8~48.7岁之间(野田1983)。泌尿系肿瘤性比:≤40岁M∶F=1∶0.6 40~60岁1∶1。其中肾癌2∶1,尿道癌1∶3~5,尤见于≥50岁之妇女。
四)泌尿系统尿频、尿急、张力性或尿急性尿失禁
(urgemt incontineuce)。尿道粘膜脱垂、尿道肉阜、肾下垂、肾盂―输尿管积水和易尿潴留及感染。
五)骨骼肌肉系统
骨关节(腕、肘、肩、髋和腰)、韧带、肌肉萎缩、酸痛、功能障碍、骨质疏松症和易发骨折。详见骨质疏松症节。
六)内分泌代谢变化
(一)高脂血症:
表现为胆固醇、LDL、TG、VLDL增高,而HDL和HDL2降低,故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
(二)糖尿病倾向:
β细胞对胰岛素分泌减少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拒抗作用增强所致。
(三)水肿:
可为甲低引起粘液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性水肿。
(四)免疫功能减退:
易并发感染和肿瘤。
七)卵巢切除后10~15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
如45~55岁心血管疾病性比例,女∶男=4.29∶2.29;冠心病3.78∶2.73;脑血管病3.89∶0.32。女性明显高于同龄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则为同龄男性4倍(玉田太郎1982)。自然绝经者,从65岁发生率两性无明显差异。小于40岁绝经者,冠心病发生时间提前,且发生率高于同龄未绝经者2.4倍。
八)绝经前卵巢切除与更年期综合征
绝经前妇女切除双侧卵巢越早,卵巢脱落症状出现的时间早而频率高,且症状明显。<25岁卵巢切除者,术后1~6周即出现雌素缺乏症状,发生率76%,≥40岁切除者6~18月才出现症状。
保留一侧卵巢继发良性肿瘤机率13.7%,恶性肿瘤8.2%,平均见于术后5.8年。
绝经后妇女切除卵巢后血浆T、A、E也降低,但引起的激素脱落症状则不明显。基于以上分析无论绝经前抑或绝经后妇女,良性病变卵巢去留问题应取慎重态度。
二、诊断
一)病史
仔细询问月经史、婚育史、绝经年龄、卵巢和子宫切除时间。有无绝经后流血既往史和家族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以及诊疗史(激素和药物)。
二)查体
全身查体。注意有无心血管、肝肾疾病、肥胖、水肿、营养不良疾病及精神―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妇科查体应常规作宫颈细胞学检查,并注意有无性器官炎症、肿瘤。有绝经后流血者,应作分段诊刮和内膜病检。细胞学异常者,应作宫颈多点活检和颈管搔刮。卵巢增大者,应注意排除肿瘤。乳房常规检查。
三)特殊检查
有指征时实行。
(一)激素测定:
包括HPO轴、肾上腺轴、甲状腺轴、胰腺功能的激素测定。
(二)血化学:
包括血钙、磷、血糖、血脂、BUN、肝肾功能。尿糖、尿蛋白。Ca /C,羟脯氨酸/C比值。
(三)医学影象学检查:
重点是确诊骨质疏松症。包括骨密度、骨皮质厚度单/多束光吸收测量、中子活性测定、CT和MRI检查。
更年期综合征病因
血管舒缩综合征,系指因雌素匮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所引起以阵发性发作的轰热,潮红,自汗和心悸为特征的症候群,潮红先始于面,颈,前胸部,后波及下腹,躯干和四肢,皮肤血管扩张,片状红润充血,温度升高,伴头痛,头晕,心悸,烦躁,口干,为散热,患者多脱衣,袒臂,开窗,打扇或走向户外以驱热,潮红持续3~4分钟后继以出汗,血管收缩,体温恢复正常而结束,发作周期为54?10分钟,夜间发作时,多突从梦中惊醒,且已大汗淋漓,湿濡衣被,伴失眠和焦虑,次日神志恍惚,健忘,伴恶心,呕吐,眩晕等不适。
1.潮红发生机理
①下丘脑视前区GnRH神经元与相毗邻体温调节神经元(Thermoregulatory neurons)有直接地突触和神经连结,故GnRH神经元功能变化将波及后者;②绝经后雌素缺乏,反馈性地引起去甲肾上腺素活性增强,从而激发GnRH的释放活性经神经连结引起散热机能(heateoss mechanism)的活跃,潮红发作与GnRH波动性和去甲肾上腺素活性波动有关;③中枢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内多巴胺和β-内啡肽能活性降低。
2.机体衰老(25%)
机体衰老的变化,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直接对机体产生的影响。生理上的变化有卵巢功能的衰退,分泌雌激素和排卵逐渐减少并失去周期性,直至停止排卵;垂体分泌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素过多,雌激素的靶器官如阴道,子宫,乳房,尿道等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在围绝经期出现月经不规则,潮热,多汗,心悸,尿频,尿失禁,阴道干燥,性欲减退,睡眠差,骨质疏松及身体发胖等一系列生理现象,随着生理的改变妇女还可出现一些心理上不适反应如情绪不稳定,记忆力下降,多疑,多虑和抑郁等,虽然更年期通常自然发生,但是它可能因卵巢外科切除手术引起(这叫作外科手术性更年期),从癌症治疗造成的卵巢功能衰退也能引起更年期,例如化学疗法或者放射治疗。
3.精神因素(18%)
绝经期综合症的症状是否发生及其轻重程度,还与个体素质、健康状态、社会环境及精神神经因素等密切相关。在社会关系方面,围绝经期妇女面临一些社会问题如职业困难,离婚,父母疾病或死亡,孩子长大离开身旁等,这一切都给她们带来精神压力,在一定成程度上干扰了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工作及其与他人的关系,她们常觉得自己变老了,不喜欢参加公共活动,对家人容易发脾气,出现这些情况,如果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理解,很容易导致家庭矛盾,甚至危及妇女的健康。
4.激素调节功能退化(24%)
激素调节功能退化而导致患者多有情绪不稳,易激动,易紧张,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缺流失(8%):
由于钙质流失引发骨质疏松,也是造成更年期综合症常见病因。
更年期综合征预防
预防:更年期是指人从中年向老年过渡的转折阶段。在这一时期,男性异常表现轻,仅可表现失眠多梦,精力不足,思维和记忆力减退,对外界事物缺少兴趣,沉闷孤僻,动作迟缓,容易紧张、焦虑、急躁;女性表现较突出,又称绝经期,主要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消失的时间,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情绪波动大,焦虑、多疑,思想不稳,易冲动,甚至可出现癔症样发作。本病的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第一,要正确认识更年期的生理特点:
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时发现更的期的“信号”,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对于妇女来说,还应特别注意月经变化,如果经期延长太久,经量太多,或停经后又出现阴道流血,或白带增多时,应及早请医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更年期宫颈息肉、宫颈癌等常见器质性病变。
第二,讲究心理卫生:
俗话说“人到中年百事多”,工作的繁忙,家庭的负担,以及孩子的升学、就业和婚姻问题都会带来许多烦恼。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加重精神、内分泌以及内脏功能的紊乱,使原有的更年期严重和复杂化。因此,应当努力控制自己,保持情绪的稳定,陶冶自己的情操,遇事不烦、不急、不怒,切不可焦虑不安。
第三,注意合理的饮食和营养:
更年期由于脏腑功能渐衰,脾胃运化无力,饮食减少,营养欠佳,常引起记忆减退,体倦乏力等症。因此,要注意更年期的营养。总的要求是:三低两高一适,即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类,高蛋白,高维生素,适当的无机盐类。
第四,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最大的问题是脑力劳动过多、体力活动过少。而体育活动能增强体质,使人精神爽朗,是缩短更年期、减轻各种不适症状的有效措施。在进入中年期后,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年,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并做到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和持之以恒。
第五,注意安排好工作、生活与休息:
在更年期中,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劳逸适度,保持充分的睡眠时间,并要节制性生活,以每周一次较为合适。妇女进入更年期后,阴道酸性降低,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减弱,容易受细菌、滴虫和霉菌感染,所以更应注意阴部清洗卫生。
第六,药物治疗:
症状显著的女性,遵医嘱,可以口服乙酚0.25~0.5毫克,每日一次,连用20日;男性口服甲基睾丸酮5毫克,每日三次,连用30日,也可肌注丙酸睾丸酮25毫克,每周二次,连续30~60日,可收解除症状和防止病情发展之效。若面部发热潮红,手麻、头晕,可给予谷维素口服,一天三次,每次1~2片,可以起到调节植物神经的作用。精神兴奋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如巴比妥、氯丙嗪,睡前服。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疽补益肝肾,平衡阴阳,可用二仙汤加减。偏阳虚者用仙茅、仙灵脾、当归、生白芍、巴戟天、知母、黄柏;偏阴虚者,上方加龟板、生地、玄参、天冬、麦冬等;有头晕、耳鸣者,加枸杞、女贞子;失眠、心悸者,加柏子仁、炒枣仁、珍珠母、五味子等。此外,还要应用养心安神类中成药,如柏子养心丸、补心丹、安神丸等。本病虽基本病理在肾,但决不能忽视脾。只有后天之本脾气旺,才能肾气充。凡脾虚纳呆者,应先健脾胃,或在补肾的同时,佐以健脾醒胃药,以提高治疗效果。
第七,针灸疗法:
取大椎、关元、气海、中脘、肾俞、合谷、足三里、曲骨、印堂等穴。每次选用3~4次只补不泻,留针二十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4~6次为一疗程。
更年期综合征鉴别
更年期是许多器质性疾病的好发年龄阶段,一些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也常常是某些器质性疾病的先兆症状。因此,认真地进行鉴别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更年期综合征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冠心病:
更年期综合征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也会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等酷似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但根据以下方面不难鉴别:
①心绞痛的特点是胸前下段或心前区突发的压榨性或窒息性疼痛,且向左臂放射,持续时间很少超过10~15分钟,口服硝酸甘油后1~2分钟内疼痛可缓解或消失。更年期综合征心前区疼痛是持续性钝痛,口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不能缓解;
②心绞痛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有关,而更年期综合征与体力活动无关,仅与情绪、精神有关;
③心电图检查,冠心病多有改变,更年期综合征无变化。
(2)高血压病:
更年期综合征出现血压升高者为数不少,但与高血压病不同,其主要鉴别点在于:
①高血压病血压升高呈持续性,收缩压、舒张压都超过正常水平;更年期综合征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正常,一天中波动较大,睡眠后血压往往降至正常范围。
②高血压病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等心血管症状;而更年期综合征则伴有阵热潮红、多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③高血压病常有胆固醇升高、眼底或心电图改变;更年期综合征则有雌激素(或睾酮)水平下降,眼底血管及心电图多无变化。
(3)食管癌:
有些更年期综合征的病人常常感到咽喉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但不影响吞咽,虽经各种检查也找不到器质性病变,这种现象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紊乱,使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失调,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咽部或食管上段肌肉异常收缩。此时应与食管癌相鉴别,食管癌的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病人多有进行性消瘦,食管钡餐X光检查、纤维食管镜或食管拉网检查等可发现病理改变。
(4)宫颈及子宫肿瘤: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绝经前期。此时又是宫颈癌和子宫肌瘤好发年龄,因此也应注意鉴别。只要定期做妇科检查,必要时做宫颈刮片活检和子宫内膜活检不难排除。
以上是常见的容易误诊的疾病,还有许多疾病如老年性精神病、神经官能症等不一一赘述。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更年期综合征往往与上述疾病同时存在,或开始是更年期综合征,以后又罹患了器质性疾病,对这些情况要高度警惕,定期全面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更年期综合征饮食
更年期综合征食疗方
1)甘麦饮
小麦30克,红枣10枚,甘草10克,水煎。每日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绝经前后伴有潮热出汗、烦躁心悸、忧郁易怒、面色无华者。
2)莲子百合粥
莲子、百合粳米各30克同煮粥,每日早晚各服1次。适用于绝经前后伴有心悸不寐、怔忡健忘、肢体乏力、皮肤粗糙者。
3)杞枣汤
枸杞子、桑椹子、红枣各等份,水煎服,早晚各1次;或用淮山药30克,瘦肉100克炖汤喝,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