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疣状胃炎伴米烂)
- 挂号科室:内科消化科
- 发病部位:胃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40~50岁之间。没按时吃饭的男女性,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 典型症状:恶心与呕吐 肚子疼 间歇性胃痛 腹部不适 胃部隐痛
1、胃炎
1)急性胃炎:
临床可分为单纯性、糜烂性、腐蚀性和化脓性,以单纯性最为常见。
急性化脓性胃炎由化脓菌引起,以胃壁黏膜下层病变为主的急性感染性胃部疾患。常以急腹症形式发病。
急性糜烂性胃炎发病前有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酗酒以及烧伤、大手术、颅脑外伤、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应激状态病史。
急性单纯性胃炎:以感染或进食了被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所致的急性单纯性胃炎为多见。
急性腐蚀性胃炎:自服或误服强酸或强碱等腐蚀剂后引起胃黏膜发生变性、糜烂、溃疡或坏死性病变。
2)慢性胃炎
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上腹疼痛,疼痛多数无规律、腹胀、嗳气、反复出血等。多数患者可无症状。
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不仅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临床上,有些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胀痛、钝痛或胀满、痞闷,尤以食后为甚,食欲不振、恶心、嗳气、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慢性糜烂性胃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性别。起病往往较急且重,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现呕血、黑便,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复发。
2、消化性胃病:
1)功能性消化不良:
排除了肝胃疾病的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
2)贲门失弛缓症:
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
3)胆汁返流性胃炎:
由于胆汁返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呕吐胆汁、腹胀、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
4)胃节律紊乱综合征:
系指胃蠕动节律紊乱或过快所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的一组症候群。
5)胃潴留:
凡呕吐出4~6小时以前摄入的食物,或空腹8小时以上,胃内残留量>200ml者,表示有胃潴留存在。
3、胃病急性发作:
1)急性胃粘膜病变:
是以胃粘膜发生不同程度糜烂、浅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病变。
2)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等所致。
3)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
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有溃疡病史。
4)胃扭转:
取决于其急慢性及扭转的范围和程度。急性胃扭转表现为上腹部或左胸部疼痛。慢性胃扭转病人常有非特异性症状如胃部不适等。
5)胃损伤:
无全层破裂的胃壁损伤,可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有上腹部的轻度疼痛,经临床观察后逐渐好转。
4、胃形状表面改变:
1) 胃下垂: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
2) 急性胃扩张:
指短期内由于大量气体和液体积聚,胃和十二指肠上段的高度扩张而致的一种综合征
3) 胃粘膜脱垂症:
多见于30~60岁男性。轻症患者可无症状,或仅有腹胀、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
4) 胃息肉:
早期或无并发症时多无症状。出现症状时常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5) 胃溃疡:
位于贲门至幽门之间的慢性溃疡,是一个多发病和常见病,在消化外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 巨大肥厚性胃炎:
巨大肥厚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的过度增生而使胃壁广泛增厚,上腹部痛如溃疡,饭后可缓解。食欲减低,恶心常见。
5、胃畸形或是手术后遗症:
1) 胃隔膜:
是一种罕见的消化道畸形。其发病率约为1/10万,约占消化道闭锁的1%。
2) 胃憩室:
指胃壁的局限性袋状扩张或囊样突出,大多数患者无症状。
3) 双胃:
临床上极为少见,约占整个消化道畸形的9%。
4) 胃切除术后并发症:
一般为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梗阻、胃肠瘘等。
5) 残窦综合征:
BillrochⅡ式手术时,胃窦切除不全,残留胃窦所致的吻合口溃疡症候群。
6) 胃内异物:
分为外源性、内源性以及在胃内形成的异物即胃石症。
7) 胃石症:
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为急性,超过6个月为慢性,急性者多见。
6、中医胃病:
1) 胃寒呕吐:
胃寒呕吐,症见病程长,病情发展缓慢,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不消化,臭味不大等。
2) 食瘕:
间歇性反复发作性脘腹痞胀疼痛,以成年女性、瘦长体型或长期卧床者多见。
3) 食滞胃脘主证:
脘腹胀满、纳呆呃逆,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大便不畅,便下恶臭,舌苔厚腻,脉滑。
4) 胃纳呆滞:
胃的受纳功能障碍,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食欲下降,进食减少。
5) 食积胃病:
是因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
6) 痞满:
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
7、胃肿瘤:
1) 胃癌:
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未经治疗者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
2) 胃良性肿瘤:
很少见 ,通常不包括胃息肉症。可分为二类:息肉样腺瘤或腺瘤、间叶组织肿瘤。
8、其他常见的胃病:
1) 药物性胃病:
是药物引起胃的不良反应,约占药物性副作用的1/3。
2)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
临床无特异症状,往往在胃镜检查时发现。重型PHG主要为上消化道出血。
3) 电冰箱胃炎:
在吃冷食后0.5~1小时后,上腹部阵阵绞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冷颤、精神疲惫,也可能吐血水。
4) 胃结核:
胃结核的临床表现很不一致,有些无症状或很轻微,有些类似慢性胃炎、胃癌、多数似溃疡病。
5) 胃真菌病: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似胃炎、胃溃疡或癌肿而难于区分。
胃病病因
胃病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诸如遗传、环境、饮食、药物、细菌以及吸烟、过度饮酒等都可引起胃病。上述这些因素可导致胃酸过度分泌而破坏胃、十二指肠的保护层, 从而产生溃疡。现代理论认为:幽门螺杆菌是胃病的主要原因。
胃病预防
在我国,胃病患者的比例是相当高的。目前在治疗上还没有什么特效药,所以胃病的预防、自我调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一】饮食规律化
饮食应该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过酸、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应尽量避免,饮食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减少胃部的刺激。
对于已经出现的胃病,在饮食上更应该注意。尽量做到定时进餐,每日可定时进食5—6次,进食量少,能减轻胃的负担,避免胃部过度扩张;进餐次数多,可使胃中经常存有少量食物,以中和胃内过多的胃酸。病重的人最好食用营养丰富、又易于消化的松软食品,如面条、米粥、牛奶等,如果有条件,还可多吃点蜂蜜,因为蜂蜜有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的功能。
二】少吃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如红霉素、强的松等,都可造成胃粘膜损伤而出现炎症或溃疡。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对胃粘膜产生有害的刺激作用,过量吸烟会引起胆汁返流。过量饮酒或长期饮用烈性酒能使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慢性胃炎发生率明显增高。应戒烟忌酒。
三】积极治疗口咽部感染灶
勿将痰液、鼻涕等带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导致慢性胃炎。
四】保持精神愉快
胃是否健康与精神因素有很大关系。过度的精神刺激,如长期紧张、恐惧、悲伤、忧郁等都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促进迷走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壁血管痉挛性收缩,进而诱发胃炎、胃溃疡。
需要与其他疾病导致的腹痛、腹泻、呕吐鉴别,如各种急腹症:胆结石、胃食管反流、阑尾炎、肝脏疾病、肠道疾病等。
1、胃病食疗方:
1)鲜土豆100克,生姜10克,榨汁加鲜橘汁30毫升调匀,将杯放热水中烫温,每日服30毫升,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性胃痛、恶心、呕吐。
2)粳米60克,砂仁细末5克。粳米加水煮粥,待粥好后调入砂仁末,再煮沸1~2开后即可。早晚服食。此方对虚寒胃痛、胀满、呕吐有效。
3)鲜姜3~5片,红糖适量,以滚开水沏泡,趁热饮服,服后取微汗。适用于寒气犯胃的胃痛。
4)大葱3~4段,生姜3~5片,白胡椒面适量,以开水冲泡;或于火上煮葱、姜片刻,服时可加少量食盐调味,再放胡椒面,趁热饮汤。适用于因感受寒凉的胃痛。
5)桂皮6克,山楂肉10克,红糖30克。先用水煎山楂后再入桂皮,待山楂将熟去火,滤汁入红糖,调匀后热服。用于因饮食寒凉、粘滑太过所致的胃痛。
6)粳米100克,牛肉松25克(或其它肉松)。将粳米用常法煮粥,加入肉松调匀,趁热用食。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
7)佛手柑20克煎汤去渣,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煮粥,粥成后加冰糖并入佛手汤稍煮即可。每日服2次。此方对慢性胃炎、胃气痛有较好的疗效。
8)新鲜瘦羊肉250克,切小块先煮烂,再同粳米同煮粥。
每日服2次。此方治虚寒性胃痛、中老年气虚亏损、阳气不足、恶寒怕冷、胃脘疼痛。
9)生山楂片15克,炒麦芽20克。用开水沏泡,待泡开后,加白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适用于脾胃虚寒胃痛。
10)蜂蜜100~150毫升,隔水蒸熟,于食前空腹1次服下。每日3次,连服2~3周。蜂蜜能使胃液总酸度降低,疼痛消失,大便正常。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11)红茶5克,蜂蜜、白糖适量。将红茶放入低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加盖浸泡10分钟后再加入蜂蜜和红糖,趁热饮服。每日3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12)老姜250克,红枣250克,猪油250克,面粉250克。
把老姜洗净抹干水分,和红枣一起用猪油炸酥后研为细末,与面粉调匀加水适量做成小饼,蒸熟后分两天食尽。有温中健脾、解痉止痛作用。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常服有效。
13)鲜包心菜、饴糖适量。将包心菜用冷开水洗净后捣烂,置消毒纱布中绞汁。每日早晚饭前,取鲜包心菜汁1杯,加温后加入适量饴糖饮服。每日2次,每10天为一疗程。有清热止痛、促进溃疡愈合作用。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早期疗效明显。
2、胃病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1)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2)胃食道反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下食道无法适当地发挥功能,胃液反流到食道。这些患者不宜食用的食物有巧克力、咖啡、辛辣、薄荷、柑橘、蕃茄、全脂牛奶及洋葱等,可食用的食物有高蛋白(禽蛋)、含纤维食物(蔬菜、谷类)、易于消化的米粥等。
3)功能性消化不良平时应以清淡食物为主,可适量喝鲜果汁、麦片和小米粥等。
4)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等胃病可吃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五谷杂粮、豆浆、豆腐、蛋、鱼、嫩瘦肉、动物肝脏等,以减少胃酸对胃肠粘膜的刺激。
3、胃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胃病的人应该戒烟、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汽水)、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是最伤胃的。
2)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3)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4)少吃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