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医心研——心血管内科举行京川渝心血管科研沙龙活动】

您的位置: 心血管内科 科室动态详细
系统|2024-12-05

2024年11月30日,第13届重庆市心血管病内外科会议暨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内外科联合专委会2024年会在渝召开。会议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与北京协和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共同举行了京川渝心血管科研沙龙活动。专家们与我院心血管内科的青年医生们一起,就科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应对之道做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我院陈太波副院长(挂职)在开场发言中指出,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科研工作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我院心血管内科不久前被医院评定为“高地学科”,希望科室以此为契机为年轻医生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同时希望青年医生通过本次科研沙龙获得启迪,躬行实践,力学笃行,为科室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会上首先由我院心血管内科青年医生们发言,介绍了各自的科研方向、遇到的阻力以及对建立临床资源数据库的需求等。北京和四川的3位专家结合自身经历回答了青年医生们提出的问题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主任尹立雪教授认为大家提到的属于共性问题,是一个学科初期发展常见的困境,也是必须跨越的一个阶段,“学科想要发展到更高层次,要坚定一个信念:科研必须去做,而且不要将科研和临床工作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认知、路径选择和资源协作这三个方向发力,促进学科和青年医生们自身的共同成长”。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刘永太教授表示学科发展初期成果较少时,可以选择少数重点领域,集中资源单点突破,“科室层面可以从人员结构上为科研做好基础,比如配备科研秘书、科研护士等;对于青年医生个人而言,也要从自身的认知、能力方面进行提升,多看高质量的综述,寻找科研突破点,花时间和精力建立临床队列研究,并不断完善;另外在确定研究课题时,一定要有方法学的老师参与,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的质量”。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心内科田庄教授提到青年医生做科研工作可以从临床研究开始。“临床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宝库,基础研究也是对临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机制方面的验证。大家在做临床科研时,建议补上临床流行病学这门课程,临床流行病学知识对科研思维的拓展和研究质量的把控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梅霞教授、罗羽慧教授、崔坤教授参与了交流活动,心血管内科冉擘力主任在最后总结发言中感谢专家们分享科研工作的宝贵经验以及对科室发展提出的建议,相信本次对青年医生的科研生涯会产生积极影响,希望今后持续加强三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合作与联系,按照医院要求切实做好“高地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