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栏目

慢性胰腺炎(胰胀)

  • 挂号科室:内科消化科
  • 发病部位:胰腺
  • 传染性:无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人群
  •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持续性疼痛 胰腺纤维化 静脉血栓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胰腺组织和功能的持续性、永久性损害。胰腺出现不同程度的腺泡萎缩、胰管变形、纤维化及钙化,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或脂肪泻,消瘦及营养不良等胰腺功能不全的症候。典型慢性胰腺炎在我国较为少见,确诊较难。
典型症状:腹胀 肚子疼 持续性疼痛 胰腺纤维化 静脉血栓

慢性胰腺炎症状诊断

   一、症状

轻重不等。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亦可以有明显的多种临床表现。

      1.腹痛

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为钝痛或隐痛。亦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到背部。疼痛部位与炎症部位一致。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发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疼痛为持续性,深在。轻者只有压重感或灼热感。少有痉挛样感觉。饮酒,高脂、高蛋白饮食可诱发症状,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这类患者的腹痛常有体位的特点。患者喜蜷曲卧位、坐位或前倾位,平卧位或直立时腹痛加重。


2.腹泻

轻症病人无腹泻症状,但重症病人腺泡破坏过多,分泌减少,即出现症状。表现为腹胀与腹泻,每天大便3~4次,量多,色淡,表面有光泽和气泡,恶臭,多呈酸性反应。由于脂肪的消化、吸收障碍,粪便中的脂肪量增加。此外,粪便中尚有不消化的肌肉纤维。由于大量脂肪和蛋白质丢失,病人出现消瘦、无力和营养不良等表现。

3.其他

一些消化不良症状如腹胀、食欲下降、恶心、乏力、消瘦等症状常见于胰腺功能受损严重的患者。如胰岛受累明显可影响糖代谢,约10%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此外,合并胆系疾病或胆道受阻者可有黄疸。假性囊肿形成者可触及腹部包块。少数患者可出现胰性腹水。此外,慢性胰腺炎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其原因为:胰腺纤维化或囊肿形成压迫脾静脉,可形成门静脉血栓造成门脉高压。且慢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概率较高。持续酗酒者可出现酒精性胃黏膜损伤。慢性胰腺炎患者可发生多发性脂肪坏死。皮下脂肪坏死常在四肢出现,可在皮下形成硬性结节。

慢性胰腺炎疾病病因

      一、病因

慢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常见的原因是酒精过量和胆系疾病(主要是胆石),综合近10年的资料,欧美国家患酒精性胰腺炎比较多,占41%~78%,胆石性仅0%~8%,特发性占9%~45%,日本各家报道酒精性占71%,胆石性8%~11.3%,特发性27%,与欧美相似,国内慢性胰腺炎大宗报道较少,多数报道认为胆石性约占30%~50%,酒精性较少,部分原因不明。

国人酒精性胰腺炎发病率低的原因可能是:

①统计资料不全,应有全国性的统一诊断标准的大宗病例统计结果,方可得出结论;

②国人生活习惯与西方,日本不同,西方人及日本人以低度酒及啤酒作为饮料,长期大量饮用,而中国人则喜好高度酒,饮用量亦少。

导致慢性胰腺炎其他的原因尚有:创伤与手术,代谢障碍,营养障碍,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等,拟分述为下。

胆系疾病(26%):

主要为胆管结石,可由结石嵌顿或游走时造成Oddi括约肌炎症水肿致十二指肠乳头部梗阻致胰液淤滞,胰管内压增高,造成小胰管与腺泡破裂,胰液深入胰腺间质,胰蛋白酶激活后导致一系列胰酶的连锁反应及自身消化,反复的梗阻及胰液分泌增加,导致胰腺反复的炎症,最终纤维化造成慢性胰腺炎,临床上行胆石症手术时,术者常可扪及肿大,变硬,质地不均的胰头慢性炎症表现,乃典型的胆源性胰腺炎。

此外,胆管蛔虫,Oddi括约肌水肿,痉挛,纤维狭窄,畸形,肿瘤等均可造成胆总管下端及胰管梗阻,从而导致慢性胰腺炎。

酗酒 (20%):

酒精致慢性胰腺炎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①酒精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激发十二指肠分泌胰泌素及促胰酶素,致胰液分泌增加,同时酒精刺激十二指肠黏膜,造成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管内压增高;②酒精致胰液中蛋白质和碳酸氢盐浓度增加,胰液中蛋白质与钙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沉积物,附着于小胰管壁上,形成蛋白栓子,造成胰管的狭窄和梗阻,进而造成腺泡上皮的萎缩和坏死,间质的炎症及纤维化形成;③酒精直接造成腺泡细胞浆的退行性变,线粒体肿胀,脂质堆积,胰管上皮细胞损伤等。

外伤与手术(18%):

外伤与手术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只有在创伤严重或损伤主胰管后方可能引起慢性胰腺炎,腹部钝性损伤或手术造成胰腺组织广泛挫伤后可导致慢性胰腺炎,胰腺附近脏器的病变或胃后壁穿透性溃疡,亦可导致胰腺组织破坏而形成慢性胰腺炎。

代谢障碍 (10%):

高脂血症病人中,慢性胰腺炎发生率相对较高,多认为与高脂血症时胰毛细血管内有较高浓度的乳糜微粒及游离脂肪酸,造成栓塞并损伤毛细血管内膜所致,亦可能由于高脂血症时,血液黏滞度增高,微静脉及小静脉中的血流阻力增大,血液淤滞,血栓形成导致胰腺组织缺血,形成慢性胰腺炎,酒精,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雌激素及维生素A等均可引起高脂血症。

营养障碍 (5%):

低蛋白饮食可导致慢性胰腺炎,多见于东南亚,非洲及拉丁美洲各国,近年发现高脂摄入与胰腺炎发病间存在相关性,动物实验亦证明,高脂摄入使胰腺敏感而易发生慢性胰腺炎,欧美,日本的病人常与高脂摄入量有关。

遗传因素 (5%):

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较少见,属染色体显性遗传。

胆道先天畸形如胰管分离症,胆胰管汇合异常者常伴有慢性胰腺炎发生,多因胰液引流不畅所致。

内分泌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出现高钙血症,约7%~19%伴有慢性胰腺炎发生,高钙血症时,胰液内含钙量增高,易在酸性胰液中沉淀而形成胰结石;高钙尚可激活胰酶,促使胰腺炎发生。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皮质素可增加胰腺的分泌量及黏稠度,导致胰液排泄障碍,压力增高引起胰腺炎。

二、发病机制

因病情轻重不同病理有较大变化,胰腺表面光滑,但不平整,呈木或石样硬度,体积缩小,切面呈白色,主胰管狭窄,远端扩张,重者可波及第1,2级分支,其末端常形成囊状,管内有白色或无色液体,多数无细菌生长,常可见蛋白沉淀为结石的前身,头颈部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肿,与主胰管相通,大者可以压迫周围脏器,有时可与周围组织形成窦道,胰周围硬化可影响邻近组织,如胆总管狭窄,胃,十二指肠动脉狭窄,门脉受压或血栓形成可引起门脉高压。

显微镜检查可见腺细胞变性坏死,叶间小管扩张,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硬化,血管变化不大,胰岛受累最晚,约27%的病例腺细胞虽已严重受累甚至消失,但胰岛尚清楚可见。

其病理生理改变表现为胰腺腺泡细胞大量分泌蛋白质,而胰管细胞分泌的液体及碳酸氢盐并不增加,推测由于胰腺腺泡细胞分泌的胰石蛋白(Lithostathine)与GP2(一种可形成管型的蛋白)的浓度下降,且易在胰管中沉淀,这与慢性胰腺炎的形成密切相关。

胰外组织变化,常有胆道系统病变,消化性溃疡病,胰静脉血栓形成,门脉高压亦不少见,少数病人有腹水形成及心包积液,脂肪坏死型者可出现皮下组织坏死,形成皮下结节。

         慢性胰腺炎预防

积极防治相关疾病。胆系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极防治胆系疾病是预防老年人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此外,与本病发病有关的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等也必须积极防治。


2.积极、彻底地治疗急性胰腺炎。老年人慢性胰腺炎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有急性胰腺炎病史,推测本病的发病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未彻底治愈有关。故此,患有急性胰腺炎者必须积极治疗,彻底治愈,以免留下后患。

3.不酗酒、少饮酒。长期酗酒之人易引起慢性酒精中毒,酒精中毒是慢性胰腺炎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故从青年开始就应养成不酗酒或只是少量饮酒的良好习惯。如果患有慢性胰腺炎者,为防止病情发展,必须彻底戒酒。

4.饮食有度。慎饮食,防止暴饮暴食,对预防本病非常重要。同时,老年人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肥甘、醇酒厚味,以防肠胃积热引起本病。

5.怡情节志、心情舒畅。老年人宜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的精神刺激,心情愉快,则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可防本病。

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

下列疾病应与慢性胰腺炎相鉴别:

1.其他原因导致的腹痛 如消化性溃疡、胆道疾病、肠系膜血管疾病及胃部恶性肿瘤。

2.确定脂肪泻是否由胰腺疾病引起 由慢性胰腺炎导致的脂肪泻,胰腺CT及ERCP检查常有异常发现。若以胰管狭窄为主,则应排除胰腺肿瘤可能。

3.与胰腺恶性肿瘤的鉴别 两者均可致胰腺包块及腹痛或无痛性黄疸,采取包括ERCP、MRCP及内镜超声在内的检查也难将两者区别开。若CA19-9大于1000U/ml时或CEA明显升高时,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但常出现于晚期胰腺癌,也可通过ERCP刷检、超声内镜活检及发现邻近淋巴结肿大而确定诊断。若上述检查阴性而无法区别开时,则通过手术取病理活检。

1、宜吃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瘦肉、蛋白、豆腐等,米、面等碳水化合物。

2、蔬菜可多吃菠菜、青花菜和花椰菜、萝卜,但须煮熟吃,将纤维煮软,防止增加腹泻。

3、水果可选桃子、香蕉等没有酸味的水果。


1、严禁酒,高脂食物。饮酒和吃高脂肪大肥大肉的食物是引起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或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禁酒,禁吃大肥大肉。有因暴饮暴食引起坏死性胰腺炎而丧命者。

2、盐也不宜多,多则增加胰腺充血水肿。

3、调味品不宜太酸、太辣。因为能增加胃液分泌,加重胰腺负担。

4、易产气使腹胀的食物不宜吃如炒黄豆、蚕豆、豌豆、红薯等。


胰腺假性囊肿
郑重提醒: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